股票公司配资
初夏的黄龙,宛如一幅天然画卷。
瑶池碧水流动闪耀,森林叠翠美不胜收,
兰花于密林幽谷间悄然舒展芳姿,
更为这夏日画卷增添了一抹灵动。
6月26日,世界首条声纹栈道在黄龙揭幕。
在海拔3000米的云端之上,
听林间馈赠的天籁之音,
触指尖流转的生态密码,会是怎样的感受?
怀着好奇的心情,
一起来探索这首自然与人文的奇妙交响。
01.什么是声纹?
声纹是生物个体声音特征的独特模式,由生理结构(如鸟类鸣管的结构、发声器官振动频率)和行为特征(如发声节奏、音调模式)共同决定,忠实记录了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就像人的指纹和虹膜。声纹识别技术通过提取声学特征,并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个体的“声纹图谱”,实现身份认证或个体区分。
同样的生物在不同时候、发出不同意义的声音时声纹也会不同,就像人类写字时笔迹会有细微波动,但整体风格仍保持稳定。因此,不妨倾听鸟儿的不同鸣声,体验声纹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完美平衡。
02.声纹监测的意义
首先是对物种的监测与保护。通过分析声纹可以准确识别物种,特别是那些栖息于茂密森林或夜行性鸟类等难以目视观察的鸟类,声纹相当于一个“物种身份证”。同时,对于一些濒危鸟类,由于活动范围较小、种群数量稀少,通过声纹监测能够有效进行追踪,帮助定位其活动范围,确定种群数量,判断生物多样性的多度、丰度等,为保护开展提供依据。
其次,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其声纹数据可以反映栖息地健康状况以及环境变化,如森林退化、城市化、气候变化等,堪称“生态系统晴雨表”。在鸟类行为与繁殖研究方面,声纹能够揭示其求偶、警戒、觅食等行为,有助于深入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通过分析鸟类繁殖季的鸣叫,可以评估鸟类的繁殖状态、种群活动与动态。
03.科技赋能黄龙保护
“黄龙以彩池、滩流、瀑布、雪山、森林、峡谷、古寺七绝著称于世。黄龙的钙华梯田和湖泊属中国之最,世界无双,是全球三大钙华梯田景观典范之一。”1992年,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的黄龙风景名胜区,以无可争议的突出普遍价值(OUV),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拥有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的黄龙,鸟类种类丰富、季节性变化显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通过科学研究、科技手段赋能自然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一直是黄龙管理局的一项重要使命。
安置设备
因此,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与同济大学合作,从声纹监测的角度出发,以传感装置实时采集,“声纹技术支持下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感知与智能协同保护研究”通过三年时间,识别了黄龙59种常见的鸣声鸟类,分析其频谱特征,揭示了活动的时空节律和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人为对声纹可能产生的影响。
数据采集器
04.声纹栈道初体验
双方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共同打造的世界首条声纹栈道,位于黄龙沟迎宾彩池,长度约180米,以声音展亭和数字展厅的形式,将声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物种识别成果、时空分布规律、鸟类多样性概览等方面展开黄龙地区的鸟类声纹识别结果宣传,开创了自然声景科学传播的新范式。
通过详细介绍黄龙风景区内活跃度高的五种典型鸟类(俗称“五大金刚”),包括橙翅噪鹛、灰鹡鸰、戴菊、红尾水鸲、白顶溪鸲的形态特征、叫声、习性、生境、鸣唱声纹特征、分布范围等,让游客在自然漫步的同时,不仅能学习到关于鸟类及其声纹的知识,还可以沉浸式聆听黄龙特色鸟类的天籁之声。
数字展厅
联合广州聆动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展厅,则以互动式媒体、声音交互装置、AIGC虚拟生成技术、声纹蚀刻等,在声音记录的59种鸟中提取了18种鸟类声音进行展示,实现了将鸟鸣转变为“可看、可触、可带走”的自然密码,让游客互动解锁“林间唱片”的生态密码,感受自然声景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其生态保护意识。
研究扎实、角度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感强、创意十足,一路下来,收获满满。难怪几位来自国外的游客在体验过声纹栈道后,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太震撼了!这不仅是声音密码的破译,更是跨越感官的自然交响乐!”
自然之瑰丽,鸟鸣之清脆,黄龙期待你的聆听。
文字丨云杉
素材丨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编辑丨星屿股票公司配资
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